张子阳的博客

首页 读书 技术 店铺 关于
张子阳的博客 首页 读书 技术 关于

原则

2018-08-25 张子阳 推荐:

这本书称得上是2018的年度图书了,不论走到哪家书店,这本书都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于是我就买来读了。然而,第一次买居然买错了,买成了有声书,只能在手机App上播放,无奈之下又买了纸质版。不过这个月的上下班时间,就在开车的路上“听书”了,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至少后面继续翻看纸质书的时候效率提升了很多。

这本书的作者是瑞·达利欧,桥水基金(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分享了他过去几十年来的生活和工作原则。起初我以为既然是原则,那么应该是为数不多的十几二十条,然而我错了,全书居然有500多条大小原则。其内容涵盖了处世哲学、工作方法、生活态度等方方面面。

其实,我也有我的生活哲学和做事原则,在我30岁以前,还将很多这些想法发布到了网络上。然而30岁起我前后进行了三次创业(一次自主,两次合伙人),均以失败告终。中国人的价值观基本上是这样的:成功者说什么都是对的,失败者说什么都是P。所以从那以后,尽管我还常常写总结,但就不再公开发表了。一不留神扯得有点远了,我们继续聊这本书。

这本书分为了3个部分。第1部分是作者的自传,从出生讲到现在;第2部分讲了作者的生活原则;第3部分讲了工作原则。

第一部分:我的历程

在这部分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是作者1982年的那次大溃败。作者当时作为《华尔街一周》的特约嘉宾,去对当时墨西哥债务违约的事件发表评论。而《华尔街一周》是从事交易工作的人必看的节目。作者在其间自信满满地宣称,美国正在走向萧条,并解释了其原因。然而作者大错特错了,在美联储的一番操作之后,美国正以一种无通胀的方式复兴。作者是这么形容的:那段时期的经历,就好像不断被球棒打在脸上。在众目睽睽之下犯下如此之大的错误,是极其羞辱的,也让我失去了过去8年在桥水创造的一切。那段时间,我损失的钱实在太多了(作者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做空,自然损失巨大),以至于支付不起员工的工资,只能一个一个送他们离开,到最后,桥水只剩下我自己一个人。

作者提到,很多后来成功的人都曾经历过大溃败:英雄总是会经历一次极大的失败,这将考验他们有没有韧性东山再起。如果可以,他将经历一次变革(脱胎换骨),他们将体验到恐惧,恐惧在保护他们的同时又不会使他们失去推动自身向前的进取精神。最终赢得胜利。

在这一部分,作者还提到了与中国的渊源。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金融市场。作者协助“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小组(领队是王Qi山)开始建设金融市场,提供了很多的建议和帮助,也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现中信集团)的客人,到访过中国。除此以外,他的儿子,麦修,成立了一家慈善机构--中国关爱基金会。

作者评价:计算机是我得到过的价值最高的东西之一,如果没有计算机,桥水不可能取得后来的成功。因为作者借助计算机构建了专家系统,用来分析决策。而这是在90年代就开始做的。在当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显然计算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这就需要好好挖掘了。说点题外话,抖音不就凭借出色的推荐系统奇袭了企鹅的社交大本营吗? 而这些用户贴合度极高的推荐系统,则沿用自早期今日头条、内涵段子的算法。

第二部分:生活原则

这部分讲了作者的生活原则,个人觉得是最有价值的一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下面几点: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应对现实。因此,要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而要做一个现实的人,就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要观察自然,学习自然规律。世界上最大的自然规律,就是一切都在进化。作者提到,人类只有两种发展轨迹:要么灭绝,要么进化成更高级的物种。因此对于个人而言,要顺应自然,成功就是以尽可能高效的方式拼搏和进化,迅速认识自身和所处环境,然后通过改变实现进步。

作者在这里抛出了一个哲学话题,也是我很早就考虑过的了,即:你既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

地球上有70亿人,银河系有1000亿行星,宇宙有2万亿星系。人的寿命是人类历史的3000分之1,人类历史是地球历史的20000分之1。从宇宙(上帝)的视角来看,我们渺小、短命得不可思议,就好像我们看石头上的苔藓一样,不论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微不足道。然而从我们个体来看,我们又是全部,如果我们失去生命,整个世界都消失了。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想要 浪迹江湖、把酒言欢、对酒当歌 了。。。。

用5步流程实现人生愿望:

  1. 有明确的目标。
  2. 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 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根源。
  4.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 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有目标,我发现很多人不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的。举个例子,执行一个工作任务,心里没有一个预期的完成时间,也没有一个规划,反正就不紧不慢地去做,啥时候搞完算啥时候。你不去问他也不会告诉你现在做到什么阶段了。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就好像色盲一样,色盲终会发现自己是色盲,而自己的思维盲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现。因此知道自己存在盲区,那么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就显得极为重要,从而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现实是什么(前面提到的,做一个现实的人)。

区分头脑开放和头脑封闭:

头脑封闭:不喜欢自己的观点被挑战。
头脑开放:更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

头脑封闭:喜欢做陈述而不是提问。
头脑开放:真诚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并提出真诚的问题。

头脑封闭:关心自己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他人。
头脑开放:觉得有必要从对方的视角来重新看待一下问题。

头脑封闭:阻挠其他人发言,或者说得很快不给别人插话的机会。
头脑开放:更喜欢倾听而不是发言。

头脑封闭:缺乏深刻的谦逊意识。
头脑开放:时刻担心自己可能是错的。

认识两个自我:高层次的理性的自我,低层次的情绪化的自我。两个自我经常在进行斗争,这是因为我们的生理构造,即大脑结构所决定的。

学习如何有效做出决策:

  1. 决策包含两个步骤:先了解后决定
  2. 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了解现实)
  3. 分析变化中的形势
  4. 根据预估价值计算做决策
  5. 对决策进行可信度加权

决策部分作者列举了大概10个步骤,然而我觉得过于繁琐,其实能做到上面的5步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部分:工作原则

这部分是生活原则在工作中的一个应用。但是这部分我看得很快,因为这部分偏重管理了。而管理是需要实践的,我之前阅读很多管理书籍的时候也是我管理工作占比最大的时候。现在主要做技术工作,那么这方面就可以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

首先,作者说明了机构就像一个机器,由两个部件组成:文化和人。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公开妥善解决,喜欢让想象力驰骋并开创先河。优秀的人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高尚的品格,是指实事求是、开诚布公,致力于所在机构的事业;出色的能力,是指它们具备能力和技艺,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没有什么比获得优秀的文化和优秀的人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比这更难。

这其实给了大家一个参考,就是如何成为企业所欢迎的人。核心是致力于所在机构的事业和出色地完成工作。

阐述了桥水的核心价值观:创意择优,通过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创造佳绩,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保持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有意义的工作,是指人们有激情去投入的事业;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相互之间能够真心互相关爱。

以前对于人际关系我没有看的那么重,总觉得只有学生时代的关系才最纯粹,而同事之间的关系似乎很淡薄,毕竟可能哪天我或者某人就离开这家公司。实际上,我们经常在一家公司工作3-5年,而初中、高中也不过3年,大学4年。我们只是不像原来那样愿意敞开心扉了,所以才觉得越长大越孤单。这本书我的一个很大收获就是现在依然可以和同事创建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大家不仅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也可以有更多的交集。作者也指出了:人的幸福感和他赚到的金钱之间的相关性很低甚至为0,但是,幸福感与一个人所建立的人际关系质量高度相关。

对于极度公开和极度透明,作者是想把公司内的绝大多数信息都公开,把所有问题都能摆上桌面进行讨论。这部分我觉得在中国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很难施行。因为西方人相较中国人更直接一些,而中国人则更加内敛含蓄,这种文化差异个人觉得是很难克服的。对于如何治理中国的公司,我倒是觉得曾仕强的讲座可以听一听。

创意择优,这个词在本书被反复提及,它实际上包含了下面几个步骤:

  1. 开诚布公地亮出你的观点
  2. 针对分歧认真讨论
  3. 遵循所形成的共识,消除过去的分歧

在做决策时,要多征求有可信度人的意见,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可信度,主要基于下面两点:

  1. 多次成功地解决了相关问题
  2. 能够有逻辑地解释结论背后的因果关系

如果有人问你一个问题,你也要首先想一想自己是否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回答可信度不强,就不应该就此发表意见,也不需就此分享观点。

可信度加权,根据不同可信度的人设置一个加权值,根据最终的加权值来进行决策。

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不清楚要把一件事情干好需要哪些条件,不清楚你的员工是哪类人,就好比操作一部机器,却不明白其部件是怎么一起运行的。

一个团队就像一个乐队一样,管理者是乐队指挥,每个人是乐队中的乐手,有人负责小提琴、有人负责打鼓、有人负责小号,好的团队就像好的乐队一样,可以协调地奏出华美的乐章。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我之前看过另一个金融界大佬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所以以为两本书是类似的。实际上还是很大不同,也很难说哪本更好,有时间大家也可以读一下。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