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这本书的作者写了一个三部曲《人类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未来简史》(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和这本《今日简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其实将“今日”和“简史”联系起来是蛮牵强的一件事,从原书名来看,直译应当是“21世纪的21个议题”。估计是为了凑成一个“简史三部曲”,而特意修改的。
作者的前两本书我都看了,因此在书店看到这本更贴近当下世界的书,就立即买下了。这本书从当前如火如荼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谈到民族主义、宗教、恐怖主义、世俗主义,可以说范围非常广。对于人工智能部分,一些设想让人有脑洞大开的感觉,例如人类社会的阶级分化(超人类和无用阶级),像科幻小说一样。而对于宗教的一些讲述,绝对会让宗教人士相当不快。
这本书内容宽泛,在实际生活中又缺乏体会,很难写出一些读后感,下面摘要书中的一些观点。当然,还有很多观点,每个人关注的角度不同,有兴趣的还是看一下全书吧。
人类思考是用故事,而不是用事实、数据或方程式,20世纪以来,有三大故事,分别是:法西斯主义故事、共产主义故事和自由主义故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对自由主义产生了怀疑,也再也无法自信满满地指责中国“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到了2018年,在法西斯主义溃败、共产主义受挫、自由主义遇到障碍之后,人们没有故事可以选择了。
自由主义幻灭后的思想空缺,由地方的怀旧幻想来填补来。例如特朗普“让美国重新伟大”,好似说让美国回到上世纪50-80年代;而英国脱欧,是否想英国回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继续实行“光荣孤立政策”?;最极端的则是中东的“伊斯兰国”,试图恢复1400年前在麦地那的情景。
当前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将会使大部分的人变得无足轻重,如同草芥。过去,人们把自己在经济中的作用转换为了政治力量,而以后经济上也并不需要这些人民。当汽车出现,取代马车的时候,马车夫可以改行做司机,但马作为交通工具则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今,很多职业和人所处的位置不是马车夫,而是马。
在过去,农业机械化的时候,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农民可以进入工厂;工厂自动化以后,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人,工人可以做超市收银员;将来当超市收银员都不再需要的时候,这些人该何去何从?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新的阶级:无用阶级。所有的财富和权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大多数人类的痛苦不再是受到剥削,而是更糟糕的情况:再也无足轻重。而这一阶级的生活基本保证,就只能依靠政府的“全民基本收入”或者“全民基础服务”,而如何定义“全民”和“基本”又会引发社会矛盾。
简单、低级和重复的工作会被取代。与之相对的,无人机取代了飞行员,但又催生了无人机操作员,可这些往往需要更高级的技能。因此,想在这个时代生存,就需要进行技能的升级。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认为自己能够一辈子都做同一份工作。而到了2050年,别说同一份工作,就连同一个专业领域也不太可能让人待一辈子。
当人工智能、3D打印、自动化制造接手了低端制造业以后,硅谷之类的高科技公司将财源滚滚,而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则面临崩溃。
人类经常诉诸于“感觉”,而非理性。比如,对于英国脱欧全民公投,大多数选民并不具备理性分析脱欧可能造成影响的能力,于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投票,相当于由全国的平均智商来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
生物技术(比如身体的各种传感器)、互联网信息采集(你浏览的网页、看的电影和书),配合上算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举例来说,未来的婚恋网站,通过大数据分析,会更容易匹配到和你意气相投的伴侣。人们也会越来越依赖机器和算法来做各种决策,比如,当今出门时,先要通过GPS来决定走哪条路。类似地,以后可能上哪所学校,选哪个专业,算法也可以帮你分析得出。
在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兴起之后,人类可能会分裂成两个群体:一小群超人类,以及绝大多数位于下层而且毫无用途的智人。雪上加霜的是,等到民众不再具备经济与政治上的力量,国家对国民健康、教育和福利的投资意愿也可能降低。成了多余的人,是件非常危险的事。这时候,民众的未来只能依赖一小群精英能否心存善意。超人类可能会人为地构建“护城河”,将“野蛮人”隔离起来。
人类当前面临几个挑战:核战争、生态崩溃、科技颠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之所以需要塑造“国家”这种身份认同,是因为人们面临的问题和机会远远超出地方部落能够处理的范围,唯有通过国家规模的合作才有望解决和把握。在21世纪,各个国家发现自己的情况如同过去的部落:“国家”这种架构不再足以应对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种种挑战。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身份认同,才能处理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全球困境。
因为宗教学者长期练习重新诠释文本的技巧,最后反而让宗教与实用越来越远。不管哈梅内伊选择了哪种经济政策,都一定能够从伊斯兰教经典里找到选择的理由。但这种做法等于让伊斯兰教经典倒退一步,不再被视为真正的知识来源,而只是为了显示它的权威性。 宗教在现代并无法解决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总能从教义中找到诠释。
移民问题:究竟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施舍? 欧洲究竟能否找出中间路线,既能继续向陌生人敞开大门,又不会被价值观不同的人影响其稳定,目前还很难说。如果欧洲能够找到这样一条道路,同样的公式就能复制到全球使用。如果欧洲失败了,也就代表仅靠相信自由和宽容的自由主义价值观,还不足以解决世界上的文化冲突,也无法在面临核战争、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时让人类团结起来。如果连希腊和德国都无法就未来命运达成共识,5亿富裕的欧洲人都无法接收几百万贫困的难民,那么人类哪里有机会应对全球文明面临的更深层次的冲突呢?
恐怖主义实际所造成的伤亡,和人类历史上的哪怕是小规模战争,以及疾病和空气污染、交通事故相比起来,都非常少,但造成的影响和恐慌却很大,对于恐怖主义,要避免反应过度。恐怖分子已经别无选择。他们的力量实在太小,不足以发动战争,于是只好演场戏,希望能够刺激对手,让对手过度反应。恐怖分子其实就像一只苍蝇,想要摧毁一家瓷器店。苍蝇力气那么小,连一只茶杯都动不了,怎样才能如愿?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头公牛,飞进它的耳朵,开始嗡嗡作响,让这头公牛因恐惧和愤怒而发狂,在瓷器店里横冲直撞。这正是“9·11”事件后的情景,恐怖主义分子刺激了美国这头公牛在中东这家瓷器店横冲直撞。现在,恐怖分子在一片废墟之中怡然自得。
在21世纪,想打一场成功的战争已经越来越困难。在过去,经济资产主要是实物资产,例如耕地、矿产、劳动力,可以通过战争掠夺。如今,以领先的科技为主要竞争力,硅谷的科技公司,如何通过武力掠夺?
世俗主义,最重视的价值观:真相、同情、平等、责任。
无论好坏,虚构故事都是人类威力最强大的一个工具。例如宗教,通过信条将民众聚集在一起,从而让人类得以进行大规模合作。智人就是一种后真相物种,创造并相信虚构故事的能力越高,就越能发挥更多的能力。从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就是用不断自我强化的神话来团结合作的。事实上,智人之所以能够征服地球,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创造并传播虚构故事的独特能力。所以公司讲故事来团结人,如果有人信就会自我实现,如果没有人信则很难实现。
我们并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我们也不会知道人类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我们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语言编程、学说中文,但可能到了2050年,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应用也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
那我们该教什么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3说得宽泛一点儿,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
根据佛教的说法,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所以人类也不用去创造任何意义。人只要知道一切本来就没有意义,就能不再依恋,不再追求空的事物,于是得到解脱。所以,人如果问:“我该做什么?”佛会说:“什么都不要做。”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我变得更佛系了。。。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