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阳的博客

首页 读书 技术 店铺 关于
张子阳的博客 首页 读书 技术 关于

月亮与六便士

2019-03-10 张子阳 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月亮与六便士即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本书写于1919年,却在最近两年火了起来,比如 “2017 豆瓣阅读总榜销量冠军”、“2018 京东年度小说总销量冠军”。一本书的流行总有其原因,我不想错过当下广受关注或广受好评的书,所以就买来一读了。我承认也会有很多“小众”、不那么流行的杰作,但找出这样的书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所以先将已知的流行书读一下。

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一个故事参与者的旁观视角,讲述了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兰,的后半生。这个第一人称的身份,也是一个作家。整个故事,好似一篇回忆录。因为在小说的开篇,已阐明了此时斯特里克兰已经去世了至少4年,其声名远播,遗留的画作均价值不菲。然后,作家以倒叙的方式,从23岁初识斯特里克兰讲起。起初,因为作家圈的聚会,在伦敦认识了斯特里克兰夫人,进而第一次见到了斯特里克兰。此时的他,是一个四十岁左右、普通且无趣的证券经纪人。和这个年纪大多数中产阶层的人生活相似,稳定而平淡。(约27年前,此时斯特里克兰夫人37岁,故事末尾斯特里克兰刚去世,作家再次见到她时60岁,而开篇时斯特里克兰已去世至少4年)

随后,在一次假期归来后,得知斯特里克兰已经抛妻妻子,离开伦敦去了巴黎。此时,作为妻子的代理人再次与斯特里克兰相会,才知道他离开伦敦去巴黎,是为了能够专心绘画。而他的妻子及几乎其他所有人,都以为他另有了新欢。这里,斯特里克兰表达了他的不屑,“你以为我会把为一个女人做的事情,再去做一遍?”。这里所说的事情,应该是指被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所束缚吧。

在巴黎的经历占据了全书很大一段篇幅,这部分一方面描写了斯特里克兰生活方面的窘迫,一方面描写了对绘画的热情,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极端冷淡,仿佛只需要足以维持生命的物品就足够了。这里讲述了一个悲情的故事。斯特里克兰在一次病重后,一个对其很欣赏的朋友--德克·斯特洛夫为了方便照顾他,不顾妻子的反对,将他接至家中照料。因为他明白斯特里克兰的伟大之处,并认为天才需要容忍和耐心。这部分让我很感动,如果不是这位朋友,想必主角估计很难捱过这关。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天才--莫扎特,最后就死于贫穷和疾病,如果当时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那么就会留给后人更多的杰作了。

然而,斯特洛夫的妻子--布兰奇,却与斯特里克兰厮混在了一起。最终,在他们的一次争吵过后,布兰奇饮毒自尽。不用说,争吵的原因是布兰奇想要再次束缚住斯特里克兰。斯特洛夫伤心欲绝,决定离开巴黎回荷兰老家,走之前居然想让斯特里克兰和他一起走,好让他专心绘画;当他看到斯特里克兰所作的妻子的裸体画作时,开始想要毁掉它,转瞬又发现自己差点犯下大错,毁掉了一副精美的画作。这一部分,斯特洛夫给了我很多的感动,一方面是他的憨厚热诚,竭尽全力地救助朋友;一方面独具慧眼,能够发现天才,并极力地包容他。要知道,此时的斯特里克兰并未成名,而成名之前的艺术家往往都生活潦倒。

斯特里克兰也打算离开巴黎,前往马赛,在离开之前,和作家见了一面,讲述了为何执意离开布兰奇的原因: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真是讨厌,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受欲望支配,自由自在地去工作。因为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荒谬。她们还想说服我们,让我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实际上,这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只知道欲望。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病。女人是我取乐的工具;我没耐心让她们当我的什么助手、搭档、伴侣。

简言之,就是既不想再次被婚姻或者恋情这种事情所束缚,又无法摆脱肉欲这样的原始本能。只是我觉得他完全可以找个妓女临时满足一下欲望,而不应该和朋友的妻子厮混。

在斯特里克兰离开马赛之后,作家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后面的故事,全是以访谈的形式,通过与接触过斯特里克兰的人聊天而了解到的。

在马赛,斯特里克兰因为性格的原因,与当地一家公寓的老板--硬汉比尔,发生冲突。硬汉比尔发誓报复,斯特里克兰仓皇离开,到了塔希提岛。发现这里就是他想要待的地方,然后在这里度过了余生。作者如此描写了这种情况:

有些人,并未出生在他们的理想之所。机缘将他们偶然抛入某种环境,他们却始终对心中的故土满怀乡愁;这故乡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的出生地,他们是异乡人,从童年时代就熟悉的林荫小巷,或者曾经玩耍过的拥挤街道,只不过是人生旅途的驿站 ... ...有时候,一个人偶然来到某个地方,他会神秘地感觉,这正是他始终怀想的栖身之所。他会在这从未见过的场景中,在他从不认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好像他生来就熟悉这一切。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正“故乡”,而发现它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尽可能多地游历。或许年轻时我们没法移居过去,但当子女成人,我们年老以后,就可以去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地方度过余生。

在塔希提岛,作者还描写了几个角色,一个是辞去丰厚的职位,离开圣托马斯医院,留在亚历山大港的亚伯拉罕医生。尽管他的故事只有几页,其实就是另一个翻版的斯特里克兰。一个是布吕诺船长,因为投资变故,买下一个偏远的小岛,和妻子将其经营成一个花园,孩子的学业则由自己负责。他们其实都和斯特里克兰是同一类人。而世俗对他们却是有偏见的,例如接替亚伯拉罕职位的亚力克·卡迈克尔就认为他在作践自己。而作者借由作家的心理活动,回答了这一问题: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新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斯特里克兰在塔希提岛的生活是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和一个当地女人结了婚,隐居在偏僻的山林里,终日作画。最后,因为得了麻风病而死去,临死前创作了一副壁画,却留下遗嘱将其付之一炬。

故事就是这样。我想这本小说会在现在突然流行起来,可能是因为大多现代人也都被现实所束缚,也许有着自己的理想,却无法像书中的主角那样完全放下,专心地去追求吧。更可悲的是,很多人连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都不清楚,就更无从谈起了。

但小说依旧是小说,书中的主角斯特里克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成功了,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画家(原型是高更)。而现实是,即便放下所有东西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也可能会失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恐怕也只有平淡、安稳地过完一生吧。

尽管斯克里特兰这个角色有很多讨厌的地方,比如说爱嘲笑别人,比如说夺人所爱,但是作者也说了他的伟大之处:

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生活比任何其他艺术家都更困苦。他工作得比其他艺术家也更艰苦。大多数人认为会把生活装点得更加优雅、美丽的那些东西,斯特里克兰是不屑一顾的。对于名和利他都无动于衷。我们大多数人受不住各种引诱,总要对世俗人情做一些让步;你却无法赞扬斯特里克兰抵拒得住这些诱惑,因为对他说来,这种诱惑是根本不存在的。他的脑子里从来没有想到要做任何妥协、让步。他住在巴黎,比住在底比斯沙漠里的隐士生活还要孤独。对于别的人他没有任何要求,只求人家别打扰他。他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仅甘愿牺牲自己,这一点很多人还是能做到的,而且就是牺牲别人也在所不惜。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生活装点得更加优雅、美丽的那些东西”,大多数时候,是指物质和生活方面的享受。对于斯特里克兰,似乎只要能维持生命就够了。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我们总是欲求太多,其实只要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然后专心追逐自己最在乎的事情就好。吃穿住、名利可以看得再淡泊一点。

书中还有一些描写女人特点的地方挺有趣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此,还是仅仅只是偏见,这里摘录几条:

女人根深蒂固的恶习:与任何原因倾听的人谈论自己的私事。

当一个姑娘嫁给随便哪个男人,总相信日久生情。说到底,这种感情不过是衣食无虞的满足、财产殷实的骄傲、受人爱慕的愉悦,以及家庭圆满的得意;女人赋予感情精神层面的价值,只是出于一种无伤大雅的虚荣。但这种感情,在面对激情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对于依然爱她而她已不爱的男人,女人往往比谁都残忍。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