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思考。而我近期正每天对公司新上线的一款信息系统的数据表现进行分析和整理,所以起初我以为是一本关于数据分析的书。所以,在一次出差的路上,我带上了这本书,在候机以及飞行途中看完了这本书。然而,这本书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前半句“用数据思考”,而在于后半句“避免情绪化”思考。这本书整体上讲了人们常见的思维误区、思维习惯、思维定势或者情绪本能。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是人们很少主动更新自己的固有思维和观念。比如说,很多人在听说我是陕西人,就会问“你们那里是不是只吃米饭不吃面的?”,事实上,我们陕西人也经常是会吃米饭的,并不是顿顿吃面;而聊到日本,就会说,“日本的女性一结婚就不上班了,专职家庭主妇”,这也是一种旧有的观念,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以来,新时期的日本女性大多数,约70%,都会进入职场;又比如,在2000年,互联网时代之前,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贫穷落后的状况。
这本书的作者汉斯·罗斯林,是瑞典的一个医学教授,当他某天在上课的时候,发现这些受到高等教育的学生对世界存在着极大的误解。从而促使他将往后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更正人们错误价值观的事业中去,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研究、演讲,并在去世前,和他的儿子、儿媳开始写作本书,直到其逝世前,仍在批改草稿。
这本书的结构很清晰,在引言中,作者提出了13个关于当前世界状况的基本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请读者进行勾选。我只答对了3个。当然,如此之高的错误率是在作者的意料当中的。然后,用后面的10个章节,每章结合前面13个问题中的一两道,来详细讲述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如同前面所说,主要来源于我们固有的偏见和思维误区。这13个问题,例如:“在全世界所有的低收入国家中,有多少百分比的女孩能够上完小学”、“全世界人口的预期寿命现在是多少岁”、“全世界有多少人能使用电等”。均是关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问题。
接下来作者分章节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一分为二
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促使我们习惯性地将事情一分为二:好的和坏的、英雄和恶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提法,是50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已经过了50年,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分法已经不再适合。作者根据收入,将世界分为了4级:第1级2美元,第2级8美元,第3级32美元,第4级高于32美元。
要控制一分为二的本能,就不能只比较极端情况,大多数分布在中间状态,中间不存在鸿沟;但是,也要注意只比较平均数的做法,比如腾讯平均月薪6万,而应该注意分布图,看大多数人是位于哪个区间;要注意只俯视不仰视的状况,当你从高楼上竖直向下俯视时容易带来错觉,比你低的都一样矮,实际上他们的高低也有区别。
负面思维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在越变越好,但是因为好消息不是新闻、循序渐进的进步也不是新闻,所以让我们对世界产生了负面的印象,从而产生焦虑。我们也要区分状态和趋势,如果事情现在很糟糕,但是趋势是像好的方向发展,就不用太焦虑。除此以外,有时候仅仅是因为我们对某件事情格外的关注,所以当这件事出现一点负面消息时,就会显得格外糟糕,但换做其他人,就是另外的感受。
直线思维
在引言的13道题目中,有2道题是关于未来人口趋势的。其中一题是“今天全世界有20亿儿童,他们的年龄从0到15岁,那么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到2100年,全世界会有多少儿童?”。直线思维,导致了人们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误判。直线思维的含义就是,如果过去一段时间某事物保持直线增长或下降,那么人们就会倾向于以后也会这样。这本书中,这个例子就是在过去100年,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那么很多人会认为以后人口也会一直增长。但实际上,联合国预测到2100年,人口达到110亿左右时,将会停止增长,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然后本章的很大篇幅,都在介绍人口曲线的形状和原因,以及人口为什么会停止增长的原因。
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在工作的前面几年会有一个持续的收入增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会持续十多年,于是很多人就会有一种乐观的感觉,认为收入会一直稳步增长下去。实际上,这种收入增长一方面来源于我们国家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源于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增长。但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而言,收入会在40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缓慢下降。有点类似于抛物线形状,了解这个现状,会让年轻人可以对自己的财务进行更好的规划。
在这一章中,作者还着重介绍了直线以外的其他几种曲线:S形曲线、滑梯曲线、驼峰曲线、倍增曲线等。告诫人们,要控制直线思维的本能,记住自然界有很多不同的曲线形状。
恐惧本能
人们具有恐惧的本能,所以造成我们本应关注的事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更关注一些小概率发生的极端情况。比如说,过去20年,美国有3172人死于恐怖袭击,而死于酗酒的人有140万。但酗酒问题远远没有恐怖袭击那么高的关注度。类似地,飞机失事总是让人们感到无比恐惧,但实际上飞机是当前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其实包含了两个因素,一个是危险的程度,一个是发生的概率。
在恐惧当中时,你会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所以不应当在恐惧中做决定。
规模错觉
我们过度地把精力集中在了可见的局部上,而忽略了不可见的整体的时候,就会错误地把资源投入到一小部分问题上,从而在更大的问题上出现失误。要控制规模错觉,就不要认为当个数字本身有很大意义,当你看到一个数字的时候,马上就要想到和其他数字作对比。比如说,“去年,全世界有420万婴儿死亡”,如果单看这句话简直太可怕了,但实际上,在1950年,这个数字是1440万,去年这个数字是历史上的的最低点。
除了和过去做对比以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计算比例,在去年,有420万婴儿死亡,但新出生的婴儿人数是1.41亿,婴儿的死亡率为3%;而在1950年,这个比例是15%。除了对比以外,作者还提到了二八原理,因为二八原理对很多人而言都太熟悉了,所以这里就不说了。
以偏概全
作者在这一章中提出了避免以偏概全的几个方法:在同一类别中寻找不同,在不同类别中寻找相同,注意大多数(大多数可能是51%,也可能是99%),注意极端案例,极端案例只能代表极端情况,而不是普遍现象。
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就是我们认为一些事物内在的属性将决定其命运,无论是人民、国家、宗教还是文化。这种思想认为所有的落后都是他们的内在本质造成的,而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比方说,非洲永远也赶不上我们。
要做到实事求是,克服这种“命中注定”的思维。就要记住,缓慢的改变也仍然是改变。注意追踪持续的提高;更新知识;和老年人对话,以发现你和他们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不同。
单一视角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有单一的原因和单一的解决方案。这里我想起之前看过一本关于逻辑的书,其中有一句话和这里是相似的,“复杂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如果有,要么是错的要么就是不完整的。” 比如说,一个简单的想法是自由市场经济是好的,那么大家就会认为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来自一个共同的问题:政府干预。
有一句谚语,叫做“如果你有一把锤子,那么你看所有的东西都像钉子”。意思是当你拥有某种专长时,你就总希望能用上它。专家总是试图使用他们擅长的知识,但这个知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就是拥有整套工具箱,但你显然无法掌握所有学科的知识,因此就需要多听听来自不同领域人的意见。
这一章节还讲了一个有意思的状况:在所有富裕国家中,以人均寿命衡量的美国的健康水平,是最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美国现有的健康系统中,富有的人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使得总体医疗成本居高不下,而其他的穷人则负担不起基本的医疗服务,导致穷人的平均寿命降低了。医生们花了太多的时间给富人们做无谓的健康服务,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拯救普罗大众的生命,或者为他们提供治疗。看到这里,还是社会主义好啊。
归咎他人
当坏事情发生时,人们总是试图找到一个清晰而简单的理由去责怪他人,这就是归咎他人的本能。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当坏事情发生时,不要试图去责怪任何人或群体,而应当努力去理解这一事情发生背后的系统性原因。同时,当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也要想想,如果没有这个人,这个事情是否仍然可以发生?通常情况下,是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以及其他人员的相互协作使得好的事情发生了。
情急生乱
要认识到,事实上,大多数情况都不是真的紧急。作者也是通过一个故事讲述自己当年一次情急生乱造成的意外事故。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应当深呼吸,然后分析现状,而不要急于做出决定。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一些思维上常犯的错误。我们认识某件事情,应当基于数据和事实,而不是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偏见,过去的经验或许有用,但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