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2007年,那时候正是一期大牛市。经过十多年后,又重新出了修订版。书的大多数内容是没有变更的,里面提到的一些基金,因为这些年里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基金已然变化很大,出了很多新的基金,所以已经没有了很好的参考价值,仅能当为示例。我觉得这本书的最大优点是这两点:1、有关基金的基础概念讲述得比较清晰;2、讲明白了自己投资基金的理念。作者是长期投资的鼓吹者,不建议做波段操作。然而,在中国这样大起大落的市场中,我觉得可以不做小波段,但到了市场疯狂时期的大波段,还是变现逃离比较好。这一点,作者在2020的修订版中也进行了补充说明,也可以说是更新了自己2007年的认知(我也算是和作者达成了一致:-)。
下面是一些摘要:
按美国的股市历史,如果你仅仅进行1年的投资,亏的概率是30%;如果做5年的投资,亏的概率是10%;如果做10年的投资,亏得概率是3%;如果做20年的投资,就不会有亏损 。长期投资没有风险或风险很小;而短期投资,风险很大。万一急需用钱,你必须改变原来的投资计划,恐怕就不得不在一个形势很不好的时候赎回你的基金,那么损失一定是非常惨重的。
年龄越大越应该保守,年纪越轻越可以进取。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这也很容易理解。按照这个原则,咱们会发现一个事实,我们投资的策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年轻的时候,我们的投资风格可以很猛,可以承受很大的风险;而当我们逐渐靠近退休年龄,或者靠近我们投资的目标时,如孩子开始读大学,我们就得适时地将股票基金转换成稳健的债券基金,这样即便赎回时我们碰到的是一个熊市,一个非常不景气的市场,我们依然能保住投资成果。
如果你有一个长期的投资计划却选择一个风险小收益小的投资方式,这也是非常不对的。就像咱们一辈子把钱存在银行里面而不投资,那肯定是很愚蠢的。
指数基金被追捧的最大原因是在“有效”市场中,如美国市场,基金经理靠着自己的能力通过选股选时战胜大盘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一个主动型的基金未必比一个被动性的基金收益好,那何苦不选择一一个“便宜”的指数基金呢?对中国市场而言,我认为它离―个有效市场还是非常远的,也就是跑赢市场是很有可能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在国内业绩能超越大盘的基金经理不是一个,而是一批。
考察一个基金经理的重要指标就是他的从业时间。千万不要相信一个刚刚毕业的投资专业的博士生会比一个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的本科毕业生更会打理你的钱财。
一只新基金通常成立半年以后才渐入佳境。客户投资新基金之后应稳定地持有半年以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分享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基金上涨的收益。
现代市场理论已经完全证明了市场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市场是完全不可预测的,任何预测市场的方法都是徒劳无功的。当你在一个自认为的“高点”卖出后,市场却继续走高,结果你就处于一种所谓“踏空”的状态;而在“低点”买人以后,市场继续下跌,结果“被套”。由于是希望追逐波段,这种“踏空”或者“被套”的压力将完全打破计划,最终的结果是在一个“高点”卖出后,在更高的地方又买入,因为怕“踏空”;或者是在一个“低点”买人后,在更低的位置又卖出,因为怕“被套”,结果损失巨大。
这就是为什么不做小波段,因为很难判断,但是市场明显疯狂的情况下,是可以逃离市场一段时间的(大的波段还是可以明显感知到的)。
喜欢牛市还是喜欢熊市?
你是卖牛奶的,那你买母牛的时候,是希望价格高还是价格低?或者你要买大衣,你喜欢它的价格高还是低?换句话说,你现在买股票是为了多年以后再卖出,那你买的时候是希望股票价格低还是高呢?
对于“专家”的理解:
假设让全美国人来一个猜硬币正反面大赛。第一次,会淘汰一半的人;第二次,又会淘汰另外一半。如此下去许多次,最后只剩下10来个人。这10来个人居然这么多次都猜对了。哈哈,这10来个人就成了“专家”。于是他们开始写书说“我是怎么猜对硬币的”。然后,在全国巡回讲演。可是大家都知道,下一次,他们能猜对吗?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