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财富报告:分化时代的财富选择
这又是一本“得到”图书,作者香帅先是在得到APP上面开设了金融方面的课程,然后又出了书。之前我已经读过她的另一本书《钱从哪里来:中国家庭的财富方案》。在一次逛西西弗书店的时候,看到作者又新出了这本,就买来读一读。这本书有点类似何帆的《变量》,变量的作者打算花30年的时间,每年出一本书,记录中国的发展进程。香帅也在进行一个类似的计划,同样每年出一本,不过时间跨度是20年,主题是关于财富,这本是第2本。第1本应当就是那本《钱从哪里来》吧。
这本书的主题是分化时代的财富选择。总体来说,作者并没有带来太多新的观点,很多内容都是已经发生并且大家都熟悉的,例如中国家庭的主要财富是房产,而房产所在的城市和区域,则是人群财富分化的首要原因。
下面是书中的一些摘要:
受疫情冲击,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化,头部上升,体现在科技类、数据类人才收入上涨,而中部、底部则“下沉”,例如个体商户。
个体的财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工资奖金补贴等“劳动性收入”;利息、股息、资产增值等“资本性收人”。一般来说,穷人更多依赖劳动收入,而拥有更多存量资产的富人的资本性收入更多。所以这两者的增速之比会决定一个社会贫富差距的规模和速度。
丹麦经济学家马丁·鲁伊(Maarten Rooij)等人研究丹麦的家庭调查数据发现,女性、老年人、低学历的穷人,在金融知识的认知上远远落后,而这些人群的金融参与度更低,钱更多地配置在银行存款等低收益的资产上。魏尚进等学者利用中国的数据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经济下滑怎么办?放水,降低利率。股市崩盘了怎么办?放水,降低利率。次贷危机怎么办?放水,降低利率。疫情爆发了怎么办?放水,降低利率。有人开玩笑说,外星人入侵地球了怎么办?还是放水,降低利率。
在低利率和天量资金的刺激下,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幕发生了:新冠新增确诊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社交隔离之下,交通运输、旅游餐饮娱乐都处于半停滞状态,各大国际机构预测2020年除中国以外的主要经济体的GDP都会出现大幅度下滑,预计全球新增250万失业人口,全球上市企业每股收益可能下降50%。尽管全球经济一片惨淡,但是各种资产价格的估值却一路狂飙。
资金和技术进步,一直是增长最核心的要素。过去半个世纪的金融深化,从信息革命到数字革命的技术变革,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繁荣,然而繁荣的果实并没有能像20世纪早期一样被各个社会阶层所均匀分享,而是带来了更大的分化。
过去20年,购买城市住房的居民分享到了中国增长的成果,也分享到了庞大的公共财富。更准确地说,公共财富以“城市住房”的形式实现了部分对居民的转移。
高增长时大家的注意力在“效率”上,主要考虑怎么更好更快地烤出更多蛋糕;增长机会少了,大家的注意力一定更倾向于“公平”,要考虑怎么更好更合理地分配现有的蛋糕。
2020年10月29日五中全会的公报中,有一句话叫作“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整个公报中最亮眼的一句话,也是首次提出的一句话。所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大约是人均GDP达到2万美金,现在刚到1万,这意味着未来的15年内中国经济要翻番,也就是说每年要保证4%——5%的经济增速。考虑到边际增长率的下降,未来5年需要保持更高点儿的增速,为之后任务的完成留下足够的空间。这代表着“增长”还是未来15年的主旋律。
数字化的本质就是抽象化、标准化和结构化。“数字经济”并不难理解:无非是现实中经济活动以抽象化、标准化“数字信息”表达的部分。
技术进步的阳光并不会普照大地,总是偏爱某一类人群,却冷落另一类劳动者——这叫作“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专业”的迭代速度加快,学历贬值也加快。很多20年前、10年前热门的专业已成了明日黄花。近3年内,985、211大学撤销了154个专业。由于大学专业更新淘汰速度太快,即使拥有高学历,可能也无法进人高技能的工作岗位。
实际上美国的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经历过从地产到金融资产,尤其是股权资产的转变。20世纪70到80年代,美国居民新增的资产配置中,房地产的比例大约是32%,之后这个数字持续下降,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降到20.9%左右,下降了近1/3。与此同时,金融资产比例显著上升。2000年之后,股票基金已经占到居民资产配置35%的水平。
爆款基金值不值得买呢?为了保证能追踪基金的持续表现,我们只研究了2006年到2018年的107只爆款基金。一个显著的现象是,爆款基金发行后的3年内,在同类产品中的平均排名都在50%左右,并不突出。大约有一半的爆款基金甚至排到了后30%的行列。这意味着,在基金上追“爆款”不是太聪明的选择。
近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期里),资本的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劳动收入增长率。这意味着,拥有资产比拥有劳动力要更容易实现财富积累,拉开财富差距。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