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文章: 291
阅读: 1052092
今日阅读: 22
今日访客: 22
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方案(安装和配置Gogs源码仓库) - Part.4
不管技术还是生活,我现在都越来越喜欢简单、轻巧、专一、高效。因此我放弃了使用笨重、复杂的GitLab,而选择了这个轻量的源码管理工具。它的github地址是:github.com/gogs/gogs。目前是go语言类,stars排名第7的开源项目。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使用docker来搭建Gogs源码管理仓库。
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方案(安装和配置MySql) - Part.3
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方案(安装docker) - Part.2
使用docker有很多的便利,这个就不再讲述了,之前发布的《在CentOS上安装Docker》已经对docker有所介绍。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将docker结合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中。
看了《穷查理宝典》,更了解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对于书中提到的主要的几个学科:数学、会计学、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前大多只是零零散散地学习过。对于不怎么感兴趣的会计学,更是从来没有涉猎过。于是呢,就想将这几个门类稍微系统地学习一下 。
我想先从数学看起,不管是从查理所讲的建立思维模型,或者是从软件编程的职业需要而言,数学都是应该掌握到一定程度的。但由于已经挺长时间没有看数学方面的东西了,所以打算从一些简单的看起。如果直接拿起大一时候的课本,开始温习《高等数学》估计很难看下去,时隔多年,很多知识都已经还回给老师了。
所以,就在京东上面搜索关于数学方面的书籍。发现并不多,而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我,于是就买来看一下。看完上册之后,不说大失所望,但确实没能达到我的期望。这是一本科普类型的书,主要的读者对象是初中生,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更需要的,应该是一本类似《什么是数学》的书(这本书之前看了一半,现在想看,可惜放在老家了,可能我要重新买了),能够系统的讲解数学这个学科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本书分为了五个大的章节。第一部分,数学史,主要讲了数学的起源:因为人们需要计数,所以产生了数学。从最早期的远古时代,一直讲述到中世纪。从这一章中,可以了解到在阿拉伯数字以前,古代人用各种符号来进行数学计算是及其复杂的一件事情;也可以了解到10进制的起源,源于古人用10根手指来计数;也知道了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但是因为阿拉伯人活跃于中东一带,从而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播到了欧洲,从而命名为了阿拉伯数字。
这本书也是在很多不同地方看到过推荐,就买来读了。书的作者并不是查理芒格,而是和芒格有过很多次接触的人。这本书通过查理· 芒格的经历、即席谈话、演讲、文章等,介绍了查理·芒格的思维,生活学习方法,以及查理多次提到的普世智慧。
虽然伯克希尔·哈撒韦是最成功的投资公司,但这本书并没有花太多篇幅在选股和投资的技术层面,而是讲了很多让人终生受用的道理。书中也花了部分篇幅讲解了投资业和基金业的一些弊病,但目前对我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和作用。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其实很多时候基金并不需要频繁地买进卖出,基金经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客户就会指责他们不做事。但如果完全自主去做投资,就不需要频繁交易。
查理所做的投资都是基于美国股市,因为中国股市的情况大不一样,所以他的经验也未必完全适用。如同查理自己所说的,只做熟悉的领域,海外市场是他不熟悉的,所以他通过投资美国的跨国企业来间接参与全球市场。
这本书是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部门的一位资深同事推荐并赠送的。吴军的书我看过几本了,总得来说,他的书写得都比较流畅,思路比较清晰,结构也很清楚,因此读起来都不怎么费力,这本也是一样。这本书与之前读过的不大相同,之前通常是就某个领域来讲,比如《智能时代》、《数学之美》。这本则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和职场经验的分享,最初应该是发表在作者的互联网栏目《硅谷来信》上,然后又整理成册的。
下面列出了总结出来的本书的一些要点,其实看的书多了,发现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这个人讲过了,换了个作者又讲了一遍,相互印证一下。对自己而言,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印象又加深了一些:
关于运气,人都是有走运的时候,也有不走运的时候,既不可能一直走运,也不可能一直不走运。从长远来看,运气并不是一生的决定因素,一两次的好运或者坏运气,并不能对人生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比如买彩票中了奖,又或者是合适的时间恰巧买了房子,因为人生很漫长。
人的命取决于两个因素:1、所处的环境;2、未来发展划定的方向。个人的努力、运气等不过是在这两条线之间做微调。比如,你和王思聪就作为一个人本身而言差别不会很大,不管是智商、情商还是体能,不会有特别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是生长的环境。
最近想更新一下后台架构方面的知识,因为当前“微服务”是比较流行的一个发展趋势,于是就买了这本书学习一下。这本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操作手册和配置说明。全书几乎没有关于技术的讲解,而是设定一个微服务的项目目标,接下来就是一步步的操作和配置说明。然而这份说明也不够详细,几乎没有任何解释,只是请读者照做而已。一旦涉及复杂的部分则给出官网的链接。
书中的微服务的例子是用Ruby下的Grape框架来实现的,Ruby相对小众,多少也会有点不适应。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可能是了解到构建微服务的系统需要用到哪些技术,至于这些技术的详情,还需要通过别的资料来学习。
这本也是来自一个推荐书单,作者讲的大多数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想大多数人也明白,只是在脑子里这些东西比较零乱,而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将这些道理更连贯、更系统地讲述了出来。
全书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讲述了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具体有什么区别,一部分讲述了日常生活、实际创业和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作者的文笔比较口语化,所以即便这本书内容比较多,读起来依然很轻松。
之前读过一篇文章,叫做《极简主义生活》,可以说受到了蛮深的影响。从那以后,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简单化了,感觉轻松不少。现在关于极简主义的书更多了,这本是偶然在一本推荐书单中看到的,于是买来重读一遍。
这本书从三个方面讲述了简单的艺术:物质、身体、精神。
之前在React项目中,遇到异步请求,都是通过redux-thunk来处理,但使用这种方式,action就变得不那么纯净了。当前新的趋势是使用redux-saga来处理side effects(副效应)。在redux-saga中,重度使用了generator函数的概念,这篇文章先就Generator函数做一个小结。
我不是很挑书,畅销榜上很靠前的书,有时间都会关注一下,虽然很少读小说,然而这本《解忧杂货铺》长期位于畅销榜前十,于是引起了我的兴趣,花了周末的两天时间读完了。
这本书围绕着小镇上一个已经关闭了的杂货铺,将相隔两代且相互关联的数个角色联系了起来。最奇妙的就是这并不是间普通的杂货铺,而是联系了现在(2012)与33年前(1979)的过去。杂货铺的信箱就像一个时光机,可以与33年前的人进行书信对话。
ES6引入了很多新的语言特性和能力,这篇文章仅快速地做一个概览。包括let、解构、箭头函数、模块化、Spread运算符 等。ES6还有很多更深入的内容,有时间再单独总结。大部分的ES6新特性,最新版的Chrome浏览器都原生支持,所以下面大多数代码不需要使用Babel转码器即可直接运行。但是模块化的import和export则暂未支持,只能通过Babel经过webpack等工具打包后使用。
最近在学习人工智能方面的东西,先从简单通俗的人文开始,以后再决定是否学习硬核的算法和程序实现。前两周看了一本《智能时代》,感觉还想再多了解一下,于是就又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都是一个个的短篇,大体上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达特茅斯会议,1956年,人工智能元年。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的三大学派。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理逻辑,把焦点集中在人类的高级行为,如推理、规划、知识表示的方面;连接主义:把智能建立在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基础上,认为智能活动是由大量简单的单元通过复杂的相互连接后并行运行的结果。最主要的成果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行为主义:基于控制论,智能源自于自上而下的与环境的互动。代表算法是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
JavaScript是单线程执行的,因此,为了避免操作时的页面中断(体现为页面假死),可以使用回调函数。但是如果回调函数中仍然嵌套有回调函数,代码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可维护。这篇文章介绍ES6如何通过Promise解决这个问题,并介绍了相关的Fetch方法。
这是一本自我激励的书,也就是俗称的鸡汤书。其实我以前是不喜欢看所谓“成功学”的书,因为我觉得我一直都自带鸡血的,甚至还写了好几篇广为流传的“鸡汤文”。但是,有时候我也会迷惘,比如最近,我就在纠结未来往哪个方向发展。对人工智能比较看好,但这又是一个长长的技术栈和陡峭的学习曲线,是否要投入进去。另外,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是内心比较喜欢还是仅仅因为比较看好?都是我要认真思考的。
在这个期间,看一本“鸡汤书”,就像听作者聊会天,多少可以放松一下。
这本书是陈志武先生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合集,并不是专门写作的一本书。时间集中在2002-2007年,杂志以《新财富》、《证券市场周刊》居多。这本书出版于2015年,而2007-2015这近10年,中国又经历了一波高速发展,可惜没能进行解读。时代发展太快,这本书相对就旧了一些。有水平的作者,书一般都是不难读懂的,这本书虽然讲了很多经济方面的知识,但很易读懂。
下面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中国奇迹的源头,除了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外,还源于西方在过去200年建立的全球化世界秩序。如果没有这趟便车,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奇迹”。
各国制度的同质化、资本的全球化及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财富奇迹。
十六十七世纪,还没有一个全球化的法律秩序,也没有类似联合国的国际性组织,各个国家为了保证海外权益,只能借助武力。比如英国皇家海军,就用于保护东印度公司的海外利益。现在因为发达国家逐渐建立起的这些国际游戏规则,使得中国面对的外贸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使世界出口市场的容量大大增加,乃至中国制造多少,世界市场就能吸收多少。
近期在思考未来的行业和工作方向,正好有朋友推荐人工智能行业。就在网上搜索了这本书来看。
作者是吴军博士,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当前正在进行的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
第1章,主要提出了数据驱动方法,利用数据来进行建模。在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使用几个简单的模型可以取代一个复杂模型。
第2章,讲述了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紧密联系。作者先提出了传统的人工智能方法,也叫作人工智能1.0,即首先了解人类是如何产生智能的,然后让计算机按照人的思路去做。然后讲述了20世纪早期,这种思维所带来的瓶颈,人工智能陷入发展缓慢的境地。后面又讲述了如今的人工智能2.0,即将智能问题转变为数据问题,计算机并不需要像人脑一样思考,而只要能够解决人脑所能解决的问题。这一章详细举了机器翻译的例子来说明,当数据量急剧增长时,翻译的准确率也同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