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阳的博客

首页 读书 技术 店铺 关于
张子阳的博客 首页 读书 技术 关于

最新内容

文章: 283

阅读: 803863

今日阅读: 43

今日访客: 38

平凡的世界

这本书是一位陕西作家--路遥,写的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城乡故事。时间跨度有10年之久,从文革末期的1975年,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最早听到这本书,是初中时候一位好友的推荐,虽然后面一直没找到机会看,但却记下了书名。这本书的作者是陕西人,文字又比较朴实,基本都是平铺直叙式的大白话,虽然有厚厚的三本,但读起来依然是相当顺畅。尤其是书中夹杂着不少的陕西方言,例如:胡拧次、骚情等,让我这个陕西人读起来倍感亲切。全书的主线是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一个不甘心待在小山村、向往着外部的世界;一个则在家乡辛勤劳作、苦心经营自己的生活。在书中很多处,都对拼命劳作做出了诠释和褒扬,这也许是很多人评价此书“励志”的原因。用豆瓣上一位网友的话来说:像孙少平一样用心经营自己的精神世界,像孙少安一样脚踏实地,经营自己的物质生活。除了兄弟两人以外,还借助田福军这个人物的升迁调配,描绘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政治生活的一些面貌,以及政策对城乡人民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阅读: 2390 发表: 2021-07-18 推荐: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应该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一本书。知道作者,是很早前看过一篇基于他的书名《生活在他方》所写的短文。之后,在一个讲书的音频栏目中,听到了对本书的简单介绍。因为值得阅读的小说其实是有限的,而本书又声名在外,所以就买来读了(我觉着只要坚持阅读,那么在小说这个品类下,值得阅读的书,迟早是可以读完的)。

这本书主线讲了托马斯、萨比娜、特蕾莎三个人的感情纠葛,故事背景为上世纪的60、70年代的东欧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主要城市为布拉格,其间发生了颇具影响力的布拉格之春事件。这本书的写作手法是夹叙夹议的,就好像作者和你面对面坐在咖啡厅外的沙发上,向你侃侃而谈他所熟知的一桩轶事,其间不时地发表一些他个人的看法。书的时间线虽然总体上是顺序的,由远及近,但不时也会有倒序的地方,先交代了结果,再讲述这个发生这个结果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阅读: 2317 发表: 2021-05-04 推荐:

活着

这本书是余华最负盛名的小说了。时间跨度从解放前直到文革后,这几十年间中国所发生的几乎一切苦难,都一一发生在了主人公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面对着亲人一再离去这一连串的打击,在任何一个时刻,福贵都有足够的理由选择去死,然而他却依然选择了活下去。当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如同作者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

然而,在这一点上,我却并不是很认同。在当前这个时代,活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个人觉得,我们活着,我们热爱生活,是因为我们有着爱我们的人,也有着我们所爱的人。为了他们的福祉,我们用心生活,努力让生活尽可能地轻松和愉快。

阅读: 1989 发表: 2021-05-03 推荐:

若即若离:人际关系的禅意美学

看这本书完全是被标题中的“若即若离”四个字吸引,想了解下什么样算是“若即若离”?本能上看到“若即若离”总是会想到恋爱中进退两难的男女关系,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这样的距离又有什么好处?本书比较特别的是,作者是在日式的禅庭设计中悟出的人际交往道理,所以结合了庭院设计中的“不均齐”、“简素”、“枯槁”、“自然”、“幽玄”、“脱俗”、“静寂”等要素。实际上和“若即若离”本身关系不大,只是强调人际交往的关键是合适的“距离感”,而“距离感”则取决于双方交往的深度以及双方观念的一致性。

阅读: 2280 发表: 2021-05-02 推荐:

李银河说爱情

知道李银河这个人,是因为读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李银河是王小波的热恋对象,同时,也是一个学者,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社会学,尤其对家庭、婚恋、性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因为王小波活跃的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而李银河是他的妻子,所以总感觉他们是上个时代的人。起初,也担心这本书是否过于老旧,毕竟,李银河已是年近70的老人,她的爱情观是否能与时俱进?

阅读: 2552 发表: 2021-05-01 推荐:

恰到好处的恋爱

这是近期读的赵永久的第2本书,前不久看过他的另一本书:《爱的五种能力》。《爱的五种能力》看过后感觉相当不错,在豆瓣上又刷到他的这本书,于是就又买了。看完后,感觉这两本书的内容并没有太多重合之处,但这一本写得并不比上一本好。起初,我以为这本书是讲如何在恋爱中推进关系的,实际上,这本书更多是针对“相亲市场”和“婚恋网站”的,目标读者,更多是想要迫切进入婚姻的大龄男女青年。关于如何更好地处理恋爱关系,那本《为何会拿好人卡》明显会更好一些。

阅读: 2271 发表: 2021-04-30 推荐:

爱的五种能力:爱情与婚姻中的情商课

如果你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就会知道有一种阅读方法叫做“主题阅读”,意思不是读一本书,而是针对某一个主题,阅读相关领域的好几本书。现在,我的一个阅读主题就是“两性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去爱人”。所以,我在豆瓣上搜寻了相关主题的几本书,全都买来了,这是近期阅读的第2本。

这本书比我看的上一本《为何爱会伤人》,更好地贴合我选的主题。这本书的作者名气不及武志红,没有“北大心理学硕士”这样响亮的头衔。作者起初接触心理学,也完全是因为自己和爱人的关系不和,在进行了自我探索之后,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最后连职业都转为了心理咨询师,开设婚恋课程“爱的能力”解决人们的问题。而本书则是作者这门课程的精华内容集结。

阅读: 2116 发表: 2021-04-17 推荐:

为何爱会伤人

最近在“得到”APP上听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觉得相当不错,既通俗易懂,又比较贴近生活。就在豆瓣上搜了下武志红,想看看他有什么著作。然后发现他写有十几本书,最早也最有名的一本,是《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我很早就看见过,但没有读过,当时并不时很有兴趣。他的另一本《巨婴国》,在几年前出版后被禁售,引发了我的兴趣,还特意去找了电子书读了下,只是那时候没有留意作者是谁。

以前我不觉得爱是需要学习的,好像爱的能力每个人天生就有。最近我发现可能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就想了解到底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爱,进一步讲,就是如何更好地处理两性关系,以及和他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所以,就买了这本《为何爱会伤人》。实际上,我不只买了这本书,而是买了一系列书,包括《爱的五种语言》、《爱的艺术》、《爱的五种能力》、《爱的沟通》、《幸福的婚姻》等五六本,待我读完再和大家分享。

阅读: 2000 发表: 2021-04-17 推荐:

当下的力量

这本书是一位朋友推荐我读的。然而,这本书读完后,却真的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道理似乎很简单,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了:活在当下。如果要再多说几句,就是关注当下手头在做的事情,体验自己此时此刻的身体状态、内心感受和情绪波动。不要想太多已经过去的事情,这些事情常常会让你感到懊恼和悔恨;也不要去想太多尚未发生的事情,未来的不确定性常常会让你感到焦虑和不安。这些道理虽然懂得,但试问如何能轻松做到?就好像《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在母亲下葬的第二天,就可以和情人去游泳、看喜剧电影,搞男女关系,完全没有悲伤的作态。

这是一本心灵修炼类的书,通篇都是 小我、本我、临在、开悟、意识、痛苦之身、未显化状态、臣服 这些玄而又玄的概念。至少第一遍读完后,我有一点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感觉。或许是一个“开悟”的作者,给一个仍未“开悟”的读者讲道,不过是自说自话而已。感觉要是能达到作者的状态,恐怕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立地成佛了吧。不过,在导读中,张德芬开篇就说这本书需要多读几遍才能领会,所以,可能我也没能很好地领悟吧。

阅读: 2121 发表: 2021-04-12 推荐:

局外人

这本书是加缪的代表作,薄薄的一本小书,不到200页,大约三四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加缪是“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另外两本有名的作品是《鼠疫》和《西西弗神话》。这本书同样讲了一个有点荒诞的故事: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公司的职员,对生活各方面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一次无意的杀人让他上了法庭,最终被判斩首示众,但这一重刑却不完全是针对他杀人的罪行,而是针对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这一行为。默尔索本来也有机会按照律师的建议进行辩解,然而他始终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拒绝掩饰自己的感觉。总有人想让他承认,让他为自己的罪行悔恨。他的回应却是,与其说感到悔恨,不如说是觉得厌烦。

用加缪自己的话来说:《局外人》讲述的是一个毫无英雄主义的自命不凡、只是愿意为真实付死的男人的故事。

阅读: 1976 发表: 2021-04-11 推荐:

香帅财富报告:分化时代的财富选择

这又是一本“得到”图书,作者香帅先是在得到APP上面开设了金融方面的课程,然后又出了书。之前我已经读过她的另一本书《钱从哪里来:中国家庭的财富方案》。在一次逛西西弗书店的时候,看到作者又新出了这本,就买来读一读。这本书有点类似何帆的《变量》,变量的作者打算花30年的时间,每年出一本书,记录中国的发展进程。香帅也在进行一个类似的计划,同样每年出一本,不过时间跨度是20年,主题是关于财富,这本是第2本。第1本应当就是那本《钱从哪里来》吧。

这本书的主题是分化时代的财富选择。总体来说,作者并没有带来太多新的观点,很多内容都是已经发生并且大家都熟悉的,例如中国家庭的主要财富是房产,而房产所在的城市和区域,则是人群财富分化的首要原因。

阅读: 2392 发表: 2021-04-10 推荐:

白夜行

这是我看的东野圭吾的第4本小说,是他评价最高的一本,也是他的代表作。之前看过的另外三部口碑最好的是:《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解忧杂货铺》。这样,东野圭吾最好的四本书我都读完了,短期内应该不再读这个作者的书了吧。有时候我在想,虽然每个作者可能都会写好多书,比如毛姆、加缪、三毛、余华等等,但是每个作者选他最好的一本读,这样就可以最小的时间成本和代价,阅读最广泛和最优秀的作品了吧。

《白夜行》故事的时间跨度有19年,从一桩离奇的谋杀案开始,一直到谜团基本解开、男主死亡为止。这本书的节奏把控的很好,一共13个章节,每个章节描写了时间线上的一个片段,以一个人物的视角交代了一个小故事,又与随后的故事紧密联系。这本书有600页厚,读起来却是丝丝入扣,一点也不枯燥,我是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几乎一口气读完的。

阅读: 1931 发表: 2021-04-10 推荐:

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

前几年中国流行一个词,叫做“佛系青年”,意思大概是现在的一批年青人,不再那么积极进取,而是采取了一种不大走心、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在一次逛书店的时候,发现了这本《低欲望社会》,是描写日本社会目前存在的一种状态,而“佛系青年”一词,本身也是源于日本。所以,我就想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低欲望社会”,中国以后会不会也存在这种情况。

阅读: 2147 发表: 2021-04-08 推荐:

东方快车谋杀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加莎,很有名的侦探小说作家。之前看过她的另一本名著《无人生还》,感觉很好看,于是就又买了这本同样著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本书讲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列车上看似毫无关系、身份各异的12位乘客,共同杀死了另一个乘客,而彼此又相互作了伪证,以至于难以查明真凶。当名侦探波洛逐渐探明事件真相,了解到这位被害人死有余辜之后,12名凶手其实是作为陪审团将被害人判了死刑。便又设计了另一套说辞,打算未来向警方进行解释,从而保全这12个人。

这本书不算长,出现的人物却比较多,外国人名对于国内人而言又不好记,地名也没有太多概念。读明白侦探小说又需要理清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前后关系,所以导致这本书初次阅读挺难读的,有一点“烧脑”。而同类型的,当代的日本侦探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读起来就顺畅的多。

阅读: 1715 发表: 2021-03-28 推荐: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

在还比较年轻的时候,很多人以为收入会同刚毕业的那些年一样不断地增长。多年以后,发现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工薪一族而言,收入是存在天花板的:即这个行业这个岗位,95%以上公司所愿意支付的最大薪资。这时候,除了内部/外部创业成功这样的暴富机会以外,通过使用自己的积蓄,进行合理的理财和投资,为自己带来被动收入(俗称的“钱生钱”)就变得相对重要了。有一段时间,在薪水收入达到瓶颈之后,我在思考:有哪些副业是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且愿意去从事的?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理财和投资比较靠谱。因为我比较喜欢读书,而做出好的投资完全是知识密集型的(不然查理芒格也不会把大多数时间拿来读书),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尽管我有着另一个爱好:摄影,但通过它进行业余创收又显得不太实际,而外出拍摄几乎等同于贩卖自己的时间,而且只能贩卖一次。

这本书我在多年前就已经买了,直到最近想明白了上面所说的,才又重新拿起看了一遍。这本书的书名有点浮夸,起初我以为是讲实际操作的,读完后,发现这本书是讲很多对于金钱、对于财富的理念。按作者的思路,只有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才能更好地拥有财富。而具体的实操,不过是“术”和执行层面的事情。书的前几张,讲到了乐观主义和自信、责任、变化发生的层次、目标、概念信仰等,很多时候都在讲道理,甚至让人产生这是一本鸡汤书的感觉。这本书同系列一共有三册,这是第一册,可能后面两本讲实际操作会更多一些吧。

阅读: 1785 发表: 2021-03-28 推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学我一直挺感兴趣的,这本书我本来是没有听说和关注过的。一位朋友分享的购书单中包含了这本书,得知是关于心理学的,我就更多的了解了一下。这本书是用半拟人的手法,讲了一位深陷抑郁的蛤蟆先生,通过去看心理医生,一步步走出抑郁的过程。其中,借助心理医生的对白,讲述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正好最近我感觉自己也有点抑郁,所以就借来读了一下。

阅读: 20183 发表: 2021-03-28 推荐:

蚂蚁摄影宝典-下:3大系统学会人像套路

这本书是蚂蚁摄影三件套的最后一本,定位是喜欢拍人像的群体。全书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了人像的基础知识,包括用光、构图、摆姿,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一部分,讲解了人像拍摄的基本套路。第二部分选取了8个常见的场景作为第一部分的理论实践,读者会发现不论什么场景,第一部分的套路都有用武之地。第三部分,则讲解了人像后期的调色和美肤,这部分比较简略,只是浮光掠影,并不深入。调色软件是手机上的MIX和美图秀秀,手机调色虽然深度有限,但好在使用便捷。

阅读: 2700 发表: 2021-03-14 推荐:

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与实践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2007年,那时候正是一期大牛市。经过十多年后,又重新出了修订版。书的大多数内容是没有变更的,里面提到的一些基金,因为这些年里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基金已然变化很大,出了很多新的基金,所以已经没有了很好的参考价值,仅能当为示例。我觉得这本书的最大优点是这两点:1、有关基金的基础概念讲述得比较清晰;2、讲明白了自己投资基金的理念。作者是长期投资的鼓吹者,不建议做波段操作。然而,在中国这样大起大落的市场中,我觉得可以不做小波段,但到了市场疯狂时期的大波段,还是变现逃离比较好。这一点,作者在2020的修订版中也进行了补充说明,也可以说是更新了自己2007年的认知(我也算是和作者达成了一致:-)。

阅读: 1858 发表: 2021-03-04 推荐:

韭菜的自我修养

看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和《财富自由之路》,了解了他的一些个人经历:除了在新东方当讲师,出版英语词汇和写作书,他也成功投资了比特币和股市(尤其是“比特币”,曾被称作“比特币首富”)。因为我也有买一些基金作为理财,自然不想成为“韭菜”,所以就想看下李笑来的这本书,对于如何避免成为韭菜有什么建议。这本书公开了李笑来的一些投资理念。同时,这本书还有个“洗白”的作用,按照李笑来的说法,有人通过偷偷进行对话录音,然后再断章取义,“黑化”了自己。藉由这本书,李笑来公开了他对此事的一些态度,然而,对于大多数不了解事情始末的人而言,这些都不是重点。书的附录部分占据了全书1/5的篇幅,主要讲解了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一些相关知识,对于大部分来说,比特币的风险都太高了,也太贵了,所以感觉有些多余。

阅读: 1717 发表: 2021-02-28 推荐:

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春节期间我一共买了7本万维钢的书,也是目前他已经出版了的所有书。我是按出版的时间顺序去读的,这是我读的第2本,是2016年出版的。和上一本《万万没想到》类似,这本书也是关于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包罗万象的各种知识。全书分为了4个部分33篇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和传统看法不太一样的世界;第二部分谈了美国和中国的教育,以及美国一流名校的运作模式;第三部分讲了几个当前学界流行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和解释世界的方法;第四部分则展望未来,讲了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化。

阅读: 1827 发表: 2021-02-28 推荐:
1 2 3 4 5 6 7 8 9 10 > >>
283 条记录 当前显示 41-60